400-886-1357

微信公众号红利已…
微信公众号红利已过,品牌运营急需升级

微信公众号做为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企业品牌营销策划的重要方法,是一种标配,现在的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一定会被贴上low的标签。但很多企业表示,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微信公众号已然成为人们的一种负担,其作为品牌营销策划的手段的作用也越来越鸡肋。

最近,腾讯旗下的企鹅智库发布了2017年最新《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公布了2016年的各项用户数据。总体来说,“微信重度依赖患者”不断增加,然而那些指望着用公众号和小程序做营销的品牌,所处的境地却没那么乐观。

根据报告,截止到2016年12月,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达到8.89亿,公众号超过了1000万,还有20万个第三方开发者。

2016年日均使用时长在4小时以上的深度用户超过了三分之一,比2015年同期增加一倍。人们在微信上的平均日均使用时间为1小时6分钟,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Facebook——去年他们的日均使用时间只有55分钟。

人们在微信上投入的时间变多,但品牌们在微信上针对消费者做营销也更加难了。

数据显示,76.1%以上的活跃公众号,粉丝规模都不过万。公众号的红利期已过,长尾效应越发明显——尽管大批的公众号创业者涌入,但很多都只是淹没在人们微信“订阅号”那一栏的小红点中。同质内容过多、信息量过载是公众号运营人员面临的大问题,他们的变现之路也因此越发艰难。

大小品牌们则开始利用公众号卖货,10.4%的品牌称,他们一成以上的线上销量都是微信推动的。但消费者却不太买账,只有15%的微信用户称他们曾通过公众号买过东西。人们对小程序的接受程度也不高,最大的原因在于不知道小程序到底是做什么的、入口不太明晰。

品牌们或许该调整下微信营销的思路。许多大品牌仅把公众号做为发布信息的渠道、并没独立个性特色。支付宝的公众号算是一股清流,在一片正统的内容发布中,由90后员工运营的支付宝公众号常会发布一些看似和品牌关联不大的搞怪文章,却足够调动读者的兴趣。公众号变现上也该有更灵活的形式,传统的硬广和内容植入,也比不上一场现象级的“逃离北上广”策划。

大众消费品牌可以更多考虑在微信卡包中的曝光,报告显示,在微信卡包-优惠券的推广效果上,用户对线下连锁餐饮品牌的感知最强烈。如果优惠券推广能与公众号、小程序结合发放,人们对品牌的认知度也会更高。

综合而言,微信公众号因为微信平台的用户粘性高,依然可以说是企业品牌营销策划的重要阵地,但传统的营销方式显然已经失效,从内容到形式,企业都面临新的挑战,这一轮,依旧胜者为王!


客户见证

版权所有和初(北京)营销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08179-1
观点
观点